产业布局与区域协调发展
主要学术带头人姓名:胡军
一、特色
1、以国内不同区域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关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珠三角经济发展模式中最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专业市场等现象,着重对产业集群的生成机制、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等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增长极理论、区域综合体理论以及区域推进与发展阶段理论等理论方法,追求理论创新。
2、致力于提出反映科学发展观要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时期发展任务的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概念,形成研究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的理论认识基础。提出由市场机制、合作机制、空间组织机制、援助机制、治理机制共同构成的中国特色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体系的构想。这有利于我国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的拓展和完善,同时,也拓宽了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研究的领域。
3、提出从状态和过程两个方面建立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的评价体系,避免现有研究只关注状态评价,没有过程评价,从而不能获得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影响因素和原因的缺陷。
二、学术地位
本研究方向的依托单位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的建设单位。研究梯队成员在长期从事区域发展研究与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与区域协调发展相关的理论著作和学术论文资料。特别是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构建中国特色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研究”以及“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机理研究”、“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机理与区域经济差异调控政策研究”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一系列项目的过程中,积累了较好的研究基础,形成了自己对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的理论认识,获得了较多的区域协调发展的经验事实材料。出版了多本研究专著,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数十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
三、作用和意义
我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世界特别是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于转轨国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研究方向致力于在总结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建立协调互动发展机制等方面的经验基础上,尝试建立中国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理论框架,从而丰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体系,为区域经济学科的理论建设做出我们中国的特殊贡献。在实践层面,有助于为我国制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关政策,消除区域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到2020年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的战略目标,提供决策参考。
粤港澳台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
主要学术带头人姓名:陈恩
一、研究方向的特色
随着港澳回归后CEPA的实施和两岸经贸关系的日益密切,具有地利之便和先发优势的广东与港澳台地区经贸合作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在于,整合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科研力量,对港澳台地区的产业结构、制度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运作机制与基本规律进行动态研究。运用区域经济学、比较经济学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探讨港澳台商在广东投资的区位布局、结构特征和产业升级、转移的路径和模式,分析港澳台经贸合作的范式和制度变迁机理。并运用广东的地缘优势和从跨学科角度,研究港澳回归对台湾的示范效应,剖析“一国两制”条件下港台和澳台经贸合作的动态特征和发展趋势。
二、研究方向和学术地位
本中心及其依托单位是广东华南地区较早系统从事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的学术单位,学术队伍中有多位在国内尤其在广东有影响的港澳台问题研究专家,已形成独特的地域特色和研究风格。学术带头人冯邦彦教授长期从事港澳经济研究,著有《香港英资财团》、《香港华资财团》、《香港金融业百年》、《香港产业结构研究》及《澳门概论》等系列专著,主持承担多个国家和省、市级研究课题。作为广东较早从事涉台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本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陈恩早于上世纪90年代初便出版大陆第一部研究台湾民营经济大专著:“台湾民营经济”,并在《暨南学报》、《国际贸易问题》、《台湾研究》刊物发表粤台经贸关系方面的研究论文,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亚洲四小龙廉政建设研究”,国家教委课题“港澳回归后大陆与港澳台经济关系研究”和广东省社科基金课题“粤台经贸关系研究”、“90年代粤港澳台经济圈研究”、“广东台资企业结构优化与广东产业结构调整衔接研究”和“粤台两地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分析和比较研究”。出版论著“台湾经济的结构分析”,“经济全球化格局下两岸产业合作研究”(主编之一)等。本中心的其他学术骨干均长期从事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并主持承担多项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丰富,整体实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本研究方向前身为暨大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该所于1981年成立,1993被国务院侨办列为重点学科。作为国内高校最早从事港澳台问题研究的重点科研机构,1995年以来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项,其中“中国三资企业管理研究”,“九十年代粤港澳经济关系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省政府委托课题“CEPA对广东经济的影响”以及贸促会课题“CEPA框架下加强香港服务业进入广东对策研究”都获好评并产生重大影响。
三、本研究方向的作用和意义
广东既是内地与港澳经济合作的先行区,也是台商在大陆投资最密集和对台经贸发展最快的省份。而暨南大学又是面向港澳台和海外华人社会招生的华侨最高学府,设立此方向不仅在广东学术界独树一帜,对深化和拓展粤港澳台区域合作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彰显暨南大学的侨校特色,使暨南大学成为港澳台人才培养基地,图书资料和学术文化交流以及港澳台问题学术研究基地有重要意义。
产业发展与产业规划
主要学术带头人姓名:朱卫平
一、特色
1、强调地方化与全球化相结合。体现开放的、联系进化的系统观点,在研究特定区域产业发展与规划时,力求将该地区特定产业的规划与整体社会经济、所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协调与衔接。
2、深入研究产业融合对产业发展和产业规划的影响。在产业融合背景下,产业具有横向边界和纵向边界动态性,产业的边界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这将对产业经济学理论和产业政策产生巨大的影响。本研究方向从产业概念及产业分类方法入手,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来界定产业融合的涵义与分类,阐述产业融合的成因,并进而分析产业融合对产业发展和产业规划的影响。
3、注重将产业发展和产业规划置于制度变迁背景下进行研究。本研究方向以制度适应性效率为视角,探讨新阶段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正式制度适应性效率的现状、原因与提高之道。
4、强调弹性规划以及生产、生态、生活协调。在把握基本方向和格局的同时,注重保持一定的弹性,以适应技术、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产业发展对于一个地区而言,承载着生产、生态、生活等重要功能,本课题方向力求处理好三者关系,使之协调发展。
二、学术地位
早在1994年暨南大学工业经济研究所(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的前身)成立之初,就明确将产业发展与产业规划作为重点扶持的研究方向。经过10多年的积累,本研究方向适应环境变迁,不断深化研究层次和拓展研究内容,在学术界和政府部门树立起非常良好的口碑。本研究方向在“十五”期间共出版相关学术专著10多部,在CSSCI收录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等权威期刊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课题等一批纵向科研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多项。“十五”以来,共承担广东省政府及政府各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各市以及企业委托的产业规划课题20多项,提交各类研究咨询报告30多篇,成为广东省名符其实的智库。其中,广东省政府委托课题“广东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总报告”得到广东省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
三、作用和意义
在产业融合、全球化背景下,以前沿的产业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结合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战略任务为前提,深入研究新时期产业发展和产业规划面临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一方面有利于构建中国特色的产业发展理论框架,同时也有助于为我国制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有关政策,消除产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提供决策参考。